灣仔碼頭水餃

推介美食: ‧上海面 $ 9 / 斤‧餃皮 $ 12 / 斤‧雲吞面 $ 15 / 斤‧炒面 $ 12 / 斤
地址 : 灣仔道 51 號 / 交加街 13 號地下
電話 : 2892 1209 / 2838 8176
營業時間 : 8 am – 8 pm

“灣仔碼頭”是個牌子,確係源於灣仔碼頭。香港未有地下鐵時,灣仔碼頭車水馬龍,亦因而造就了一個由木頭車經營生意而發跡的感人故事,主人是人稱臧姑娘的臧健和。

臧健和女士,人稱臧姑娘,1977年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從青島來香港與丈夫團聚。沒想到丈夫卻狠心地拋下她們母女三人而去,使她們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臧健和只有出去做散工,有時甚至做三份兼職,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既使這樣,也難以擺脫困境。

一次她為來家裏做客的朋友包餃子,來自青島的她,有家傳的做餃子秘方和技術。客人們吃了她做的餃子後都贊不絕口,並開玩笑說,你有這麼好的手藝,做餃子賣定賺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臧健和以前也看到街邊有小販擺攤賣面食,雖說味道只是一般,生意卻不錯。於是她打定主意,做手工水餃來賣。於是她拿出身邊僅有的幾百塊錢添置了一輛木頭車和做餃子的原料,在香港灣仔的碼頭邊擺攤賣起水餃來。那時,包餃子﹑煮餃子﹑賣餃子都是她一個人,即「一腳踢」,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由於她的水餃味道鮮美,價錢亦不貴,服務也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不少熟客,這些熟客又帶來不少新客。短短幾年之內,灣仔碼頭藏姑娘的水餃已經是遠近馳名了。她的經濟條件也得到了改善。“灣仔碼頭”這一品牌由此誕生。

January 17, 2005 in 歷史, 飲食 | Permalink

四環九約中的灣仔

「四環九約」,其實是當時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約定俗成的叫法。

所謂「四環」,即下環、中環、上環及西環。

所謂「九約」,即(一)堅尼地城至石塘咀;(二)石塘咀至西營盤;(三)西營盤;(四)干諾道西東半段;(五)上環街市至中環街市;(六)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七)軍器廠街至灣仔道;(八)灣仔道至鵝頸橋 (九)鵝頸橋至銅鑼灣。而「四環九約」正是香港從一八四零年代發展起來的區域。

December 22, 2004 in 歷史 | Permalink

灣仔船街南固台

Oldbuilding 香港有不少值得緬懷的歲月;亦有不少讓人可發「思古幽情」的建築物。可惜在「商業價值」的重建中,一一被拆掉,而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雀仔街、花布街、鹹蛋街及很多街市街,現在都消失了……;打小人、刮面、占卜、唱粵曲等街頭小景,很多亦成為歷史回憶中的小點滴。 香港在發展中,應該如何保護古蹟文物?且聽黃華生教授一番細語。  

有一事件:灣仔船街有一20年代古老大宅「南固台」,為依山而建的三層高大屋,雖不致有亭台樓閣、華麗堂皇之氣派,但其中西特色兼備,亦可算為當時代表衝破中西文化的建築小品,所謂中西特色,可見其中式欄杆與木彫,以及西式圓柱磚牆,構成一幽雅風格。

最近得悉發展商在重建計劃中,將此古宅保留,成為歷史古蹟。將來市民可以在觀賞建築中,回顧香港昔日歷史,甚至可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灣仔街市的回憶 另一事件:位於大道東的灣仔街市,建於30年代,為一轉角位的三層高大樓,用作街市用途。其建築外牆,以流暢的弧形「面」與弧形「橫線」,去解決二車道的交接問題。街市大樓的入口,亦剛好設在此交叉點,再採用開放式設計,入口兩旁更佈以二根圓柱,加強這交接點形象。

這種線條簡潔、融合環境的建築形式,正是符合當時德國包浩斯(Bauhaus)所推動的現代建築主義(Modernism),簡潔清新,通透開放,使外內空間連接,正是推向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的建築條件。 原來灣仔街市已被列入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最近並經城規會批准拆卸,作重建為高層住宅大廈。實際重建地盤不單是灣仔街市,還包括灣仔街市周邊更大的範圍,最初重建計劃是拆掉灣仔街市,並在原有位置興建新型商業高層大廈,但在其旁邊新建一街市大樓,這做法可能得到商業上最大的利益,但是卻損失了一珍貴的歷史檔案,令人惋惜。

December 21, 2004 in 歷史 | Permalink

色情行業

Oralbarlockartrd 色情行業是灣仔的古老行業之一,從老街坊的憶述,色情行業竟是灣仔社區生活的一部份,有人習以為常,有人卻引以為恥。無論如何,色情行業的多變跟灣仔社區的轉變血脈相連,由妓寨到一樓一鳳,到今天一樣寄居在民居之中。換一個角度,汕頭街的妓寨、修頓球場附近的企街、白宮酒店的妓女,是否都可以視為勞動再生產的一個環節?

「咁汕頭里呢係一間咁坐喺門口呀咁嘅,係妓寨。出面嗰截呢汕頭街呀冇㗎,入邊汕頭里嗰啲呢就喺地下㗎啫,咁坐喺門口,嗰個呢就係都差唔多都叫做褓姆喇,坐門口嗰個啲阿嬸嚟㗎啫,佢做招呼囉,打掃呀咁,倒水呀叫。唔係龜婆,嗰啲唔出面㗎喇,呢啲就真係做阿嬸㗎咋。」

「入面呢你都睇唔到佢,要䁓下䁓下咁,咁嗰時間仲學吓啲所謂大寨嘅作風喇,我記得就係去䁓下佢呢,"入嚟坐喇咁。"你入去坐呢都得,你唔一定要幫襯㗎,但你起碼要抌低幾個仙喺度嚟,即係嗰啲叫『打水圍』呀叫做,有啲䁓下唔啱就走囉,我講啲尋芳客呀。」

「街舖嚟㗎,喺呀地下嚟㗎咋。(咁你哋細路仔都見到?喺出邊就咁見到?)見到!不過多數日頭冇嘢嘅。日頭本來就唔開嘅,但係後期呀,即係我記得我開始讀上高小嗰陣時,已經日頭都有啲有,即係可能又話生意難撈喇,嗰啲茶樓下晝收,冇人做生意㗎喇,啲妓寨開埋可以做多啲生意囉。」

「春園里下面呢我懂人性之後呀已經冇嘞,就搬走㗎嘞,嗰度呢就係叫做大number,當地啲香港人呢就叫做牛雜婆,即係叫蘇絲黃嗰啲,做bar girl嗰啲呀,大number就係嗰啲專做外國水手生意㗎嘛。喺春園里嘅,後來搬咗出去駱克道啫,佢大number要攞牌㗎。再後來就變咗渣飛道綠窗門就係咁囉,冚唪唥油晒綠色㗎,一睇就睇到囉,即係宜家就叫做一樓一鳳嗰啲咁。」

(灣仔出生、長大,講述戰前汕頭里妓寨)

Oralsailorgis 「有啲上咗年紀嘅女人帶埋嗰啲女人企喺街度,企喺修頓球場一帶,莊士頓道呢邊又有,軒尼詩道嗰邊又有,揸把扇撥撥下嘍啲男人呀,"先生,大姑娘呀,要唔要呀。" 聽佢細細聲講囉,譚臣道一迾都係咁企,菲林明道呀,譚臣道呀。咁夜晚黑呢,我哋一到四點零點鐘呢,我地十零歲唔行去嗰度,若果你行去嗰度呢,幾個人行都好啦,啲男人好曳㗎,喺後面同你講埋啲唔三唔四呀,嚇得你唔敢行嗰度㗎。」

「以前有好多帶街,專門帶啲海兵去玩嘅。灣仔區有好多黃色酒店㗎,最有名嗰間就喺莊士頓道、灣仔道嗰度,即係而家哈迪斯嗰個位置,有間叫做『白宮酒店』係黃色架步嚟㗎,嗰啲搵食嘅女人長駐喺嗰度㗎,有人帶出帶入,佢地唔同企街嗰啲,好少行出黎。嗰啲帶街我地叫佢做『打手』,英文唔係好叻㗎咋,成日聽倒係咁嗌"Hello!阿John!阿Jack!"咁就嘍生意㗎。」

Oralbargirl 「有陣時我見啲帶街帶佢地(妓女)去『馬島醫院』驗身,初初我聽人講淨係醫皮膚病嘅啫,我懂事嗰陣呢叫做『性病醫院』。有個女人帶住,後面有兩個男人跟住尾,成班去都係做嗰啲㗎嘞。佢喺灣仔道,而家『集成中心』對面,間醫院係政府嘅,強逼接海兵嗰啲(妓女)一定要去嗰度檢查,驚你有性病,惹到唔掂㗎嘛。」

「我見嗰啲媽媽生,人地嗌佢地做媽咪咁,多數都係外省婆,所謂外省人即係上海人,佢地講啲話唔學我地廣東話咁樣。佢地著繡花嗰啲布鞋呀,著條黑褲、著件花衫咁帶住佢地(妓女)行。嗰啲動作行出嚟你睇得出㗎,擔口煙仔,梳到個頭靚一靚,濃妝艷抹,夾住個手袋咁樣行嘅。你一睇就睇出佢唔係正當人家架嘞,佢識講幾句英文都唔定架。」

(灣仔出生,講述戰後娼妓在街上的情景)

December 21, 2004 in 歷史 | Permalink

炸灣仔

Oral122674wanchaibomb 二十世紀初的灣仔是一個華人聚居的社區,但它同時是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訪問的過程發現,「英軍船塢」是灣仔老一輩口中的重要標記,老人家忽然來個"督yar"、"dogyar"等地道英語,指的是"Naval Dockyard"。亦因為這個船塢,灣仔居民便要飽受多一重的戰火摧殘。

「四一年十二月八號之後嗰幾日啦,嘩!佢(日軍)本來炸呢個『海軍醫院』㗎,宜家『律敦治醫院』個位呀,佢話懷疑嗰處有軍火場喺度,燒咗彈呢'bomb'咗落去莊士敦道,『華懋大廈』嗰度,『華懋大廈』前身呢係叫做『牛津洋服』,咁呀戰後起咗『美高梅舞廳』,宜家『華懋大廈』拆三次。咁嗰陣時我哋(灣仔消防局)喺對面騎樓疏散吖嘛,喺『宏興鵲鴣菜』呀,同埋呢個『悅興包辦館』嗰處吖嘛,『雲長餐廳』吖嘛,嘩!我哋個個扒喺處,'bing ling bang lang',嘩!收尾有驚無險,個彈喺『牛津洋服』入便爆炸,死咗一個人!」

「喺灣仔另一次又係驚險,當時英軍派救濟米呀,好多人輪米呀,喺『宏興鵲鴣菜』,同埋『悅興包辦館』嗰處,即係宜家『大有商場』呀,嗰度係舖頭嚟,騎樓底無建到防空牆,變咗無嘢擋住,炸彈喺出便馬路邊爆炸,好多人瞓喺地呀,嗌救命呀。嗰啲霹擊炮彈喺出面馬路'bomb'咁'bomb'落去喎,好在大難不死,喺個耳仔'bang'一聲響呢,響到呢'wung'到宜家幾十年,成日'we'喺個耳窿嚟,震盪嗰啲耳骨。」

「防空牆係一舊大磚,四方嘅,入便井字形嘅,即係兩個通心磚嚟嘅,係紅毛泥沙石,一隻百二呎咁,四四方方砌上去個騎樓處,鋪坎個騎樓,即係好似宜家啲圍牆隔水咁,預備炸彈㗎喇。」

(灣仔消防員,講述兩次遇上炸彈的經歷)

Oralchurchwide 「鵝頸橋嗰度,到咁上下和平嗰陣時呀,嗰啲飛機呢品字形咁樣囉,炸鵝頸橋,好多人喺度放假呀嘛,好多人喺嗰度行呀,買嘢食吖嘛,嘩!嗰啲飛機密密圓圓唔知點樣,品字樣,睇住佢落…落緊炸彈落嚟呀,咁咪死好多人囉,嗰度呀,一路死咗啲人呀,執一個禮拜都未曾執得晒呀。我啲姊妹呀,嗰啲人去嗰度玩吖嘛,嗰度好旺吖嘛。都死咗好多個,嗰啲同埋一齊返工嘅姊妹。唉!真係好慘,蘿蔔頭嗰陣時。」

(灣仔女居民,淪陷時約20歲,當時在灣仔一家船當女工)

「一響警報呢,就...你有地方你就匿,有啲就去嗰啲防空洞,有啲呢就真係…就真係搵地方匿喇。試過一次我…最深印象呢,嗰日呢,就係地顫式轟炸。佢本來就炸嗰個船塢嘅,但呢係可能即係嗰時計算冇咁準啦,就變咗呢,全個灣仔呢,炸咗灣仔,咁呀地顫式你知道啦一路掃過去。警報 … 完咗之後呢,話嗰啲飛機走晒喇咁,咁呀聽到人哋話呢灣仔呢炸到…平晒。」

「咁我爸爸出咗去石印館吖嘛,喺聯發街,即係喺灣仔大佛口嗰度呢左近,我媽媽就即刻帶住我呢,嗰陣時又冇車又冇剩,我哋要由天樂里行路過去。嘩!沿途呢就真係驚心動魄呀,通街都係嗰啲瓦礫啦,嗰啲灰塵啦,行到去即係宜家修頓球場嗰度呢,嘩!嗰啲嗰啲屍體呢…即係支離破碎嗰啲屍體呢,直情好似…好話唔好聽…撈過泥嘅,即係…一截一截嘅,睇見就驚㗎喇。」

「嗰陣媽媽拖住我就…左閃右避,跟住電車路咁就行埋去嗰啲騎樓底嗰度呢再行,咁但係呢又驚呀,你騎樓底唔知穩唔穩陣㗎嘛,因為你炸過呢,好可能隨時冧㗎嘛,就又行番出嚟路邊,就跟住嗰啲人一路係咁行,卒之去到聯發街口嗰度呢,嘩一個大窿呀,嗰度有個炸彈炸咗落去呢,咁呀變咗一個大窿,雖然係年紀輕咋,直情好似跌咗咁㗎個心,即係驚呀。」

「石印館裡面就冇事…嗰…個屋冇冧到。嗌啦,嗌咗一輪先至有人應,原來呢佢哋匿埋晒喺嗰個… 即係用嗰啲石板呀,即係嗰陣時用嗰啲佢…佢石印就要…一一塊塊嗰啲石板咁㗎嘛,砌成一個防空洞咁,佢哋自製嘅防空洞,嗰啲石板呢好大塊㗎,一路咁㨆高呢佢哋原來匿晒喺裡面。」

(灣仔居民,淪陷時約十歲)

December 21, 2004 in 歷史 | Permalink

修頓球場

Oralrichshaw 修頓球場是灣仔居民心目中的重要標記,它滿載了當年灣仔居民的苦與樂,老人家的憶述讓我們可以想像,當年修頓球場一天裡展現著不同的面貌,日間勞動者在球場等待工作,晚上另一批勞動者又為人們提供娛樂,還有老人家津津樂道的足球賽,一個小小的球場讓勞動消費循環再生產,給這個基層社區培育了生命力。

「以前修頓球場沙地嚟㗎,初初有啲人賣下小食呀,整整下呢成晚咁,好似個夜總會咁,又有嘢食呀,又有人玩下魔術呀,做完拎個兜埋嚟呀,"打賞!打賞!" 你咪打賞一毫呀兩毫。」

「五、六點鐘點盞火水燈喺度,炒蜆呀,嗰陣時有啲所謂啫喱啦,一杯杯咁俾啲冰雪住擺喺度賣,又有啲魔術玩下,睇完又俾毫子人哋呀。嗰時無咁多消遣嘛,收音機都唔係成日有得聽。」

Oralmarket1 「有啲外省佬,啲人話:外江佬呀,賣武呀,有得睇呀,去睇吖。養咗隻馬騮仔,帶住隻狗呀,打下鑼鼓,隻馬騮識走去個箱度,識得著件衫,帶個面具上去呀,整古做怪。嗰隻狗呢又識得學大人樁米,有個米埳喺度,隻狗走去踩呀踩呀,細路仔好鍾意睇㗎嘛。」

「又有羊又有狗。嗰隻羊呢,隻馬騮就坐上去,師傅打起個鑼呢,佢講啲話我哋唔識聽,唔知佢講乜,嗰隻馬騮舞兩舞,又識得去換個面具出嚟,多數都係扮馬騮精呀,你未睇過㗎嘞,幾呀年前就有嘅。」

Oralmarket2 「上晝呢,嗰啲咕喱喺度等開工,多數都係潮州人嚟㗎。咁朝頭早呢揸住竹升好大條嘅,咁就有條繩綁住,喺後面棟晒喺度,一齊等人嚟請,踎喺度,揸住個水煙筒,竹筒嚟個喎,好長嘅,'boo boo boo boo'咁就食㗎嘞,你扯幾啖煙,俾嗰個又扯幾啖煙,咁樣嘅。」

「日頭呢,可能啲咕喱舊時病咗唔睇醫生,咁呢有啲…又係佢地啲鄉里嚟嘅,同佢『黏沙』呢,我好鍾意睇個噃,咁呀好似俾啲鹽水同佢搽下佢呢,俾隻手黏兩三下啫,成條紅色嘅血路一條條喺晒度㗎……黏到佢好大力,黏到'pop pop'咁聲個噃,黏到佢… …郁下(個膊頭)咁就行㗎嘞,佢要俾錢㗎。」

(灣仔出生,講述戰後修頓球場的面貌)

December 21, 2004 in 歷史, 體育 | Permalink

灣仔歷史

歷史簡介
灣仔,原意為「小灣畔」,在150年前是港島北岸線的一個細小多沙的海灣,當時又稱為「下環」,因為在地理上它是處於較低的位置。這個海濱小村,人口稀少,大部份是漁民,他們集中在洪聖古廟一帶作業,因該處可俯瞰整個港口,而村民是供奉洪聖爺為海神的。洪聖古廟現在仍然屹立在皇后大道東原來的位置,但多年的填海工程已把海岸推前了,密集的住宅與商業樓宇現環繞著洪聖古廟。

灣仔在一九二一年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填海工程,主要是為紓緩長期的住屋需求。在九年的填海工程中,共填得36.4公頃土地,由東面的銅鑼灣伸展至西面的軍器廠街。因填海而得的莊士敦道、馬師道、杜老誌道、史釗域道及菲林明道,現已成為灣仔區熙來攘往的主要道路。

隨著時間的過去,灣仔由一個細小的漁村,逐漸變成一個繁盛的商住中心。在一九五○年代,灣仔是個理想憩靜的居住地區。直至一九七○年代,銅鑼灣至紅磡的海底隧道落成,以及海旁的告士打道啟用之後,灣仔便成為連接香港與九龍的主要渠道,也是貫通港島東部與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灣仔今貌
今天的灣仔全區面積約976公頃,居住人口約17萬,而到灣仔區工作、購物及享用區內設施的人士則多達60萬。灣仔有極完善、又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地下鐵路、公共巴士、小巴及電車。如要渡海,在灣仔碼頭乘搭渡海小輪亦是理想的選擇。

每天有不少的遊客及本地市民來到灣仔,體會它的活力及變化萬千的面貌。灣仔擁有多座世界級的著名商業大廈與摩天大樓,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環廣場及時代廣場。同時,它亦保存了令人緬懷過去的獨特建築物,著名的歷史古蹟和文物包括香港最古老的郵政局 ─ 灣仔舊郵政局(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一個半世紀前見證海旁發展的洪聖古廟,以及供奉北帝銅像的北帝廟。此外,位於李節街的李節花園,重建後在其對出的休憩用地興建了一座樓高三層、具有戰前建築物正面外牆特色的樓牌,深具傳統建築物的古典味道與藝術感。

要欣賞灣仔翠綠的一面,可沿著不同的路徑上山,您可選擇由船街對上的古老石板梯級開始,或從灣仔舊郵政局毗鄰的斜坡開始,拾級而上到達草木繁茂的山頂。此外,亦請不要錯過每天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博覽海濱花園舉行的升旗儀式,尤其在每年的七月一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紀念日及十月一日國慶日,升旗儀式更加隆重可觀。

December 20, 2004 in 歷史 | Permalink